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师明智,益友随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发挥导师“领头雁”作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浓厚学术科研氛围,挖掘“导学思政”育人功能,我校全体研究生投票选出10位心目中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
王同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校第一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也是我校唯一主持两项国家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常年与风同行,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风电事业。同时王老师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风能协会主席,担任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创建主任。被工信部授予“工信先锋”的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连续担任两届国家973的首席科学家,王同光教授主持并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航空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等多项研究。并且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同光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150余篇,出版《大型风力机结构设计》、《风力机空气动力性能计算方法》等7部专著。其中《大型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点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和Nova Science Publishers于2019年出版其英文版《Structure Design for Wind Turbine Blades》。近几年来,王老师培养出硕博士数十名,其中近半数博士发表过顶刊并以入职高校。
不忘初心的追风者
1995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下,王同光教授去往格拉斯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并积极参与国际风能开发的相关项目。1999年被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授予“亚瑟·查尔斯·梅恩奖”。并成为被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邀请参加著名的风力机气动盲比的三十名世界专家之一,他作为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人并收到了表彰。与此相关的论文“An examination of key aerodynamic modeling issues raised by the NREL Blind Comparison”于2002年获美国AIAA/ASME最佳论文奖。2001年,母校南航需要他回校工作,他毅然放弃了30万英镑的研究项目,回到了祖国,并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风电重点实验室: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与病痛做斗争的首席科学家
我们很难想到,一位教师常年站立开会、站立做科研,甚至出差坐火车、乘飞机,他也只能站立。由于长期的辛苦工作,王同光教授患上了极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钻心的剧痛经常使他坐卧不安,深夜失眠。作为一名从事繁重教学工作的教师,他的敬业让人感动,虽病痛缠身,依然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作为一名肩负科研重任的教授,他的执着令人钦佩,虽然面对诸多挑战,依然在科研创新的征程上默默开拓。他是南航为数不多的“973”首席科学家之一,主持的项目是南航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他是一位开拓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企业1500万元的经费资助,开创了南航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其身正的育人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是王同光教授对学生培养的最好体现。王老师经常会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教导研究生“凭我们中国人的勤奋,研究本身的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1995年,王同光教授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做访问学者时预定的研究方向是动态失速实验研究。但当他到了格大后发现该风洞试验已经结束,只剩下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这很令人失望,因为要学习他们的动态失速实验研究,最好能够从试验方案和模型的设计开始,历经整个试验过程,直到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当时格大正有一个由EPSRC资助的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研究课题,而王老师在国内读研究生时也是进行风力机气动研究的,只不过我国的风能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进入了冷寂时期,“如果在格大选择风能研究方向,回国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吗?是选择更具挑战性的风能研究,还是只进行动态失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轻轻松松一年后回国向国家交差?”经过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仔细的分析,王同光教授拿定了主意,他坚信我国一定会大规模开展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最后他决定在格大进行风力机气动研究,并经过努力随后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年近花甲的大家长
王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们的知心的朋友与大家长,虽年近花甲,但却与古板和严厉毫不沾边。2021年,王老师60大寿当日,近60名已经毕业的学生归来为王老师庆生,在生日宴前的座谈会上,大家都讲述了自己与王老师的一段故事。一位已毕业多年的师兄说到,毕业时他想在南京安家,但却没钱付房子的首付,于是找到了王老师,王老师没有丝毫犹豫便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给了他,如果没有王老师,可能都没有他现在的家庭。大家每每谈到王老师,都是对他的尊敬赞美感恩。在这个大家长的庇护下,课题组的学生们都在茁壮成长,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之后,最终又回归到温馨的大家庭。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方面的压力,迫使我们寻找洁净环保的新能源。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之一,极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的前景。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我国科研的新生学科,对科研人员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条陌生又漫长的科研道路上也许会有人因为遭遇困难而停滞不前,有人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但在每个新生学科由青涩到成熟的路程中总会有这么一些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王同光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他的心中,始终坚定地认为凭借我们中国人的勤奋,研究本身的问题都是能够解决。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风电事业,现在作为中国风能协会主席带领国内风电同仁继续为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拼搏,这份精神与坚持同样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研究生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成为像王老师一样勤奋钻研、温润如玉的人,为祖国的风电事业添砖加瓦。
学生评价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王老师便于我交谈了两个小时,从研究生规划到行业内的发展,甚至是我的家乡他都记得。即使在学术方面已然处于一个高度上,但王老师依旧保持谦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有事找到王老师帮忙,他总是毫不犹豫的施以援手,并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师兄师姐毕业之后和王老师的联系还很紧密。能拥有这样的老师是我研究生期间最幸福的一件事。
——推荐人 航空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