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良师益友|计算机学院李鑫老师: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勤恳治学,温暖为向

作者: 访问量:2877发布时间:2022-04-1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师明智,益友随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发挥导师“领头雁”作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浓厚学术科研氛围,挖掘“导学思政”育人功能,我校全体研究生投票选出10位心目中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

李鑫,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博士学位,于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访问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布式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数据管理与分析,重点关注云边端融合环境下面向智能应用的资源配置、任务调度、数据管理等问题。主持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委某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9项,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学改革成果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已毕业研究生5名。毕业生均发表过高质量论文,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实验室团队氛围融洽,积极进取。

科研路上的耐心引导者 

组里同学在学术上遇到瓶颈时,无论多忙,李鑫老师都会放下手边的事情,与学生深入交流,时常因为太投入于问题讨论而错过饭点,有时甚至讨论至深夜。组里同学面对论文写作一筹莫展时,他会引导大家通过阅读文献对论文写作有提纲挈领地认识,论文撰写完成后,又会帮助大家逐字逐句、一遍又一遍细致耐心地修改论文。组里同学面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会“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给出科研建议,告诉学生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失败,要敢于在试错和查找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

李老师与学生交流学术


成长路上的用心陪伴者 

除了面对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细致耐心的指导,在重视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李老师也注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常常强调逻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凝练问题的能力;重视团队精神,布置的任务常以团队为单位协作完成,减轻个人压力的同时增强团队凝聚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上台演讲,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

组会上李老师给研究生的建议


生活中的温柔知心者 

李老师在生活上像是兄长,对同学们的照顾无微不至,没有“距离感”,所以大家私下更愿意称他“鑫哥”。组会结束之后经常能听到李老师笑着给大家说:“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或者麻烦,和我说,我想办法帮你们解决!”每次听到这句话,大家都觉得自己在学校有着坚实依靠,倍感温暖。组里的同学回忆道,记得去年南京疫情期间,李老师第一时间购买了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资送到了实验室;还有一位同学因经停中高风险区被隔离,李老师每天与他通话,安抚他的情绪,帮助他合理安排隔离期间的科研和生活。

李老师也做得一手好菜

非疫情期间的聚餐


对同学们来说

李老师

不仅是学生研究生阶段的良师

更是一生的恩师


学生说 

2019级 硕士郁华艳 

李老师做事认真,科研态度严谨,以身作则,给我们很大的精神鼓舞。刚开始科研遇到很多困难时,李老师总能耐心地听我描述问题,指导我科研的方法,在撰写论文时,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帮忙修改。在李老师的教导下,我逐渐掌握梳理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无论是在组会分享交流,还是在学术写作上,我都收获颇丰。经师易遇,人师难得,李老师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


2020级 硕士汪琳

李老师关心学生们的研究兴趣、职业发展、生活细节。在刚升入研究生时,并不急于让我们确定研究方向,而是鼓励我们拓宽眼界,给予充分的探索时间;在组会上作方向性指引,在私聊时对研究进展、细节进行把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我们踏青出游,鼓励坚持锻炼,疫情期间给我们提供防疫品,还跟被隔离的小伙伴日日通话。每当向李老师寻求帮助,他总会鼓励我抓住机会,不畏犯错,敢于挑战。


2020级 硕士陈子聪

在科研任务中,我总是怕试错,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总是在原地踏步,在旧问题仍然未解决的情况下就去开启新问题,导致做事虎头蛇尾,所有问题的解决都不能够善始善终。李老师总是教育我:“你要学会试错,每个人都应该将问题从头到尾走一遍。”老师总是以长辈的心态来开导我们,而不是以老师的心态来命令我们如何去做。通过真的解决科研上的一个个问题,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确实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而是你需要沉下心去做事,再回过头看这些困难也不过如此。


2021级 硕士吴勇健

鑫哥常说:“不要和别人去比较,你只要尽力做好自己,那就可以了。只需要今天的你优于昨天的你,那就足够了。”对此我深有感触,因为在这日益“内卷”的环境下我时常感到很焦虑,科研压力大,情绪崩溃。后来听了他的话,积极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任务,状态也改善了许多。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