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信息

研途情报站 | 学术信息汇总(4.16)

作者: 访问量:1159发布时间:2021-04-16


报告题目:原子核结构在核反应及核天体物理中的作用

报 告 人:张时声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15:00-17:00

报告地点:将军路校区材料楼A16-259

主办单位: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人简介:

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中科院理论所ITP(2009-2011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2013-2015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次出访意大利南方国家实验室(INFN-LNS)和卡塔尼亚大学(2010-2012年)开展合作研究。应邀在夏威夷美国物理年会、加拿大国家粒子与核物理实验室(TRUMF)、德国重离子研究所(GSI)、ExtreMe Matter Institute(EMMI)、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IAA)、俄罗斯Dubna联合核子研究所、日本筑波和京都大学等国家报告研究成果。担任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美国《物理评论C》、《核科学与技术》、《物理与工程》等杂志的审稿人。主要从事原子核结构及其在核反应、核天体物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奇特核结构和反应特性、单粒子共振态、不对称核物质的对能隙约束有限核对作用、原子核结构对大质量恒星演化的影响、微观相互作用影响中子星性质等工作。在美国《天体物理》、欧洲《物理快报B》、美国《物理评论C》快刊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项,获第八届北京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 

报告摘要: 

在2014年实验确认Ne-31价中子的自旋和宇称之前,我们提出了包含低能共振态和对关联效应的微观自洽理论,给出丰中子Ne-31是由于低能共振态2p3/2组态占优,同时受到吸引的对作用而形成弱束缚晕核的重要结论。最近,将Ne-30密度分布和价核子波函数,用多组高斯函数拟合,作为Glauber模型的输入参量,计算Ne同位素打碳靶的反应截面、去中子截面和动量分布,完成从结构到反应的统一理论描述。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氖同位素,Ne-31打C-12的反应截面突增,去中子截面明显高于其他同位素,而且动量分布明显变窄,同实验结果一致,给出对应于晕核结构的反应特征。迈出从结构到反应对晕核机制研究的第一步,将有助于后续晕核的寻找和新机制的发现。此外,将探讨O-16作为中子吸收剂,其低能共振态对慢中子俘获反应率的贡献,并用于约束大质量恒星演化过程元素的丰度不确定性。


报告题目:Brainwave-Driven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in the Era of Industry 5.0

报 告 人:Lihui Wang 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5日(周四)下午15: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905361268


报告题目:On Circuit Double Cove Conjecture

报 告 人:叶东 副教授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531 552 529,密码:210416)

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Dynamics of traveling waves to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and shallow water wave models

报 告 人:杜增吉 教授(江苏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下午14:00-15:30  

报告地点:理学院519报告厅

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Some approximation problems for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报 告 人:王伟 教授(南京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下午15:30-17:00  

报告地点:理学院519报告厅

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一维超细金刚石纳米线的力学热学性能及其应用

报 告 人:占海飞研究员,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下午14:00 

报告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A18-1109会议室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超材料力学研究中心、科协

报告内容摘要:

低维碳纳米材料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的成功合成都对新材料的研发带来巨大的推动,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多个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包括土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金刚石纳米线(Diamond nanothread)是一种新型的超细纳米线(直径低于0.5纳米),通过苯环的高压固相反应合成。不同于sp2键的碳纳米管,金刚石纳米线中的碳原子全部为sp3键,且表面全部氢化。本报告将从原子尺度模拟出发介绍金刚石纳米线的微观结构、拉伸特性、独特的脆-塑性调控、类似超晶格的热传导特性、以及界面热阻特性,基于其基本特性,对其潜在应用包括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增强相、热导添加剂、新型碳纳米纤维束以及微纳尺度机械能存储进行论述和展望。

报告人简介:

占海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高等教育学院会士。2013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获“优秀博士论文奖”并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2017),2017年获得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永久讲师职位,2018年回到昆士兰科技大学之后晋升高级讲师,2020年11月入职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力学和纳米热传导。发表SCI论文75篇并受邀撰写英文专著章节2篇,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5篇(含2篇封面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并获得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等国际媒体的报道60+次。获澳大利亚教育部奋进学者基金、参与2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探索项目、获得世界华人计算力学协会优秀青年研究员奖和计算方法青年奖。


报告题目:纳米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及抗辐照机理的计算模拟研究

报 告 人:张亮 副教授(重庆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上午:10:00-12:00

报告地点:将军路校区新材料楼D10-A212

主办单位: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人简介:

 张亮工学博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轻合金材料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2011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于201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至2019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基金,在东京大学材料工程系担任特别研究员。2020年通过重庆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全职加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及计算材料方面的研究,在Acta Mater.,Scripta Mater., Nanoscale, MSEA,Comp. Mater. Sci.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担任2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主研国防科技173计划项目等。

报告摘要:

(1)过去 20 年的研究发现,纳米金属材料强度随晶粒尺寸的进一步细化不仅不提高,反而会下降。要突破纳米金属强化的临界晶粒尺寸瓶颈,就需要抑制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与晶界相关的各种变形行为。通过原子尺度的计算模拟对纳米金属材料中几种典型的晶界变形行为展开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晶界的原子结构、力学响应及变形机理之间的联系。(2)金属材料在辐照环境下,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结构缺陷,并对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并理解各类型结构缺陷的相互作用机理对进一步设计和调控纳米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提升其在极端服役条件下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金属材料中几种常见的辐照结构缺陷(层错四面体、空位、间隙原子等)与晶界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揭示了晶界迁移作为吸收辐照结构缺陷的重要自愈机制。


报告题目:Robust Processing of Airborne LiDAR Data for Outdoor Scene Understanding

报 告 人:赵瑞斌 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6日(周五)下午:14:00-17: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号:474 819 430


报告题目:机电学院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医工结合篇

报 告 人:戴振东、沈理达、吉爱红、陈柏、姚佳烽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9日-5月17日(每周一)下午19:00

报告地点:明故宫校区715教室


报告题目:无人机系统中的自主控制

报 告 人:车军研究员 (航空工业第618所)

报告时间:2021年4月21日 (周三) 上午9:00

报告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A18号楼705会议室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振动工程研究所、科协

报告内容摘要:

无人机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是无人机发展的核心技术,针对未来对于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的要求,报告从概念、定义、发展方向及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结合实际工程技术工作,介绍了自主控制的技术研究进展。同时,按照系统工程的开发方法,对未来开发无人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报告人简介:

车军,博士,研究员,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特级专家。1992加入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并工作至今。2001年获得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航空工业第618所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研究领域为智能飞行控制、无人机自主控制。曾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和预研项目工作,突破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荣立三等功2次。在国际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篇,参与编著专著2本。2009年荣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所在团队获批科工局“国防创新团队”和陕西省“三秦创新团队”。

车军博士为国家多个专家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大会执行主席(2016, 2018, 2020),第30、31届国际航空科学委员会(ICAS)飞行控制分会场主席(2016, 2018)。


报告题目:民用飞机运行风险分析智能支持技术

报 告 人:王华伟(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4月21日(周三)16:00-17:00

报告地点:将军路校区民航楼306报告厅

报告内容简介:

民用运行风险是设计安全性风险显现过程,同时又受到运行、维护影响,产生偏离和扰动,具有复杂性、耦合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民用飞机运行风险控制既是民机安全运行的核心,又是产品赢得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与机务维修、持续适航和运行支持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围绕国产民机运行风险智能分析与主动感知技术的研发,为明察秋毫地发现运行风险,通过蛛丝马迹提取潜在风险,钩深致远的探知未知风险,接近洞悉事理的实现本质安全提供支持。

报告人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用航空局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民航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民用飞机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交通运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交通运输学会民航分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航空安全、适航审定、无人机运行与管控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应用与推广工作。出版2部专著、5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面向阴影检测与去除的深度学习技术

报 告 人:胡枭纬 博士后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23日(周五)下午14:00-17: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号829 769 478

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题目:Academic Writing for Engineering Publication: Guide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报告所属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报告人:Zhongchao Tan(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5月11日-2021年6月1日,每周二上午8:30—10: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444 5818 8376

报告摘要:

Writing is more than fluent speaking or a good command of grammar,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Writing is a complex task that requires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many techniques, such as organizing ideas logically, constructing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coherently, presenting with appropriate tones, formatting in a stylish manner, and executing in an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way. Written communication reveals our intelligence of thinking, ability of using word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so forth. Good writers are usually creative people with brilliant ideas, which can help capable writers excel i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Writing skills are important to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areer advancement. Regardless of your jobs, you might need to write daily. Writing is a great way to extend your voices that conveys your thoughts and ideas to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fter this training, students can write with clarity and conciseness. They should be able to convey complex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 a simple way. Course materials will be presented following writing sequence. It begins with preparation and outline, continues with drafting and revision, and ends with formatting and proofreading. Admittedly, they often relate to each other and overlap without a clear boundary.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chart of these three parts:

(1)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2) Preparing and Outlining

(3) Drafting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ology, results & discussion, conclusions)

(4) Paragraphs

(5) Sentences

(6) Words and Phrases

(7) Punctuation

(8) Finalization (formatting, proofreading and Others)

(9) Other topics upon request

报告人简介:

Zhongchao Tan,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系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绿色能源与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滑铁卢大学微纳米能源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加拿大化学工程师学会(CSME)等众多组织成员,担任《Sustainable Environment Research》和《Nano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副主编。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在清华大学获本科与硕士学位,后于200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绿色能源和清洁环境的过滤和分离技术,发表著作3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其专著《Academic Writing for Engineering Publication》在2020年5月27日发行后,一度在Kindle Store技术思维与写作书籍类别中名列Amazon.ca排行榜第一。作为加拿大华裔,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和工作了22年之久,非常适合了解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