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江苏省第二届 “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 | “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以航空报国之心,躬耕于教研与科研之田

作者: 访问量:3126发布时间:2020-12-22


江苏省第二届 “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

“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以航空报国之心,躬耕于教研与科研之田


 团队成员:聂宏、童明波、史志伟、魏小辉、郑祥明、张明、印寅。

团队简介:

“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由航空学院5位教授、2位副教授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起落系统、流动控制系统和无人飞行系统等。团队成员均为飞机设计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获得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卓青、国防青托、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等重大荣誉称号和奖励。

团队秉承“创新为灵魂、实践为基础、制度为保障、质量为生命”的教育理念,从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累计培养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200余名。其中1人获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博,2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学生在国内外航空航天权威期刊《航空学报》、AIAA Journal、AST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机械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MSSP发表的论文2019年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重要航空航天科创赛事,在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大赛、空客全球大学生航空创意大赛、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等高水平竞赛中屡屡折桂,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黄鸣阳、“榜样中国·2019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郭亮等众多科创精英,毕业学生已在众多高校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成长为领军人才。

数年践行,三代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为我国首个飞机起落系统研究方向的博士,团队带头人聂宏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组召集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聂教授目送了一架又一架飞机飞向蓝天,培育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振翅前行。团队中的聂宏教授、童明波教授都师承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乔新教授,乔新教授心系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心系学生与教学,不断为高等教育与航空梦想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为团队打下了深深的航空报国精神烙印。在乔新教授和聂宏教授的带领和影响下,自1999年至今,20多年来,团队三代传承,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选择留校继续任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传统发扬光大。

作为导师团中的“70后”代表,魏小辉教授是聂宏教授2000级博士,耳濡目染,他接过导师教书育人的接力棒,如今已是该校航空学院副院长、二级岗教授。2005级博士陈金宝、张明同样师从聂宏教授,如今也都成了团队的中坚力量。陈金宝教授成长为南航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并入选万人青拔,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张明教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85后”代表,2009级博士印寅为团队再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能量。在回忆博士求学路时,印寅最难忘的是在最迷茫的时候,导师聂宏告诫自己:“做学问一定要有定力,任何真理的发现都不是朝夕间突发奇想能够获得的,只要你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潜心专注,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业后,印寅秉承言传身教的育人精神选择留校,并获2019年度全国航宇学科优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种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育人精神早已根植在每一名团队成员的血液中。团队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团队等荣誉,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由聂宏教授主持的“需求引领,学科交叉,跨界整合——航空航天领域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航空报国,砥砺奋战在国防科研一线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20余年辛勤培育,“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始终不渝践行着“航空报国”的理想与信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和骨干;始终坚持学术为本,以科学探索、服务国防为己任;始终坚持航空为本,并以此为依托和基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对接相关领域需求。    每年,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团队研究生都要到相关单位进行学习调研,足迹遍布航空航天各主要科研院所,学生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国防教育,树立了航空报国的高尚情怀,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团队毕业生80%以上进入国家航天相关单位工作,不少学生已经成为中流砥柱。毕业后的学生总会不时返校探望老师,鼓励师弟师妹们勤奋学习,更有不少优秀校友带来项目合作。团队目前与多家单位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和“产学研”培养体系,每年承担数十项工程项目,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为一支严格高效的指导力量。“真刀真枪”的磨练迅速培养了研究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

创新育人,因材施教打造精准育人方案

“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是飞行器系统设计团队学生突出的亮点。团队坚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团队精神,屡创科研佳绩。近些年,先后获得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特等奖、工信部创新奖学金特等奖、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创新类奖项。而这背后是老师与学生良性互动、多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加持。精准育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坚实基础。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是一个大团队,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50多人。初进团队,学生的学校不同,基础不同,研究方向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团队导师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郭亮同学在本科阶段就表现出突出的特长,导师童明波教授在培养方面,发挥郭亮同学的长处,让他负责更擅长的工程实践方向并带领学生小组科创。这种正确的方向引导为他后期的成功和奖项的取得颇有助益。郭亮毕业后成长为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首席科学家,“榜样中国·2019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的李人澍同学,对无人机技术情有独钟,导师郑祥明副教授针对他的兴趣特长,鼓励和指导他大胆创新,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相结合,在校期间获得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美国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第二名、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空天杯”全国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达索系统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十余项科创奖励。

严格的学习研讨制度让学生养成在教研中自主学习的优良学习习惯。每周,团队内都会组织大型学术研讨会,所有教授、讲师、博士后青年教师以及在读学生齐聚一堂,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他们的学术心得与创新想法。导师从多学科融合角度出发,碰撞激发学术火花,为学生们后续科研以及论文的撰写提供崭新的思路和创新点。当遇到内部专业性见解发生冲突时,老师们并不“以我为准”,而是集思广益。入选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的郑祥明副教授,常对学生说:“我的意见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只是比你们多了一点经验。”飞行器研发需要大量的试飞试验,“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史志伟教授每一次都亲自驾车带学生们前往试飞场地,史老师始终相信:“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一项工作,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思维的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立德树人,塑造昂扬向上的团队文化

团队致力于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能力强、文化素质高”高质量人次,构建昂扬向上的团队文化。团队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国际会议与出国交流深造机会,2016年——2018年,团队连续三年举办亚洲飞行器设计教育国际研讨会(Asian Workshop on Aircraft Design Education,简称“AWADE”),与耶鲁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世界名校形成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团队紧抓新兴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实验室建立紧密联系,选派优秀硕博学生出国联合培养,汲取相关领域的学术积淀,确保了科研方向的准确、可行、有成果。”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换的博士朱赫对此颇有感触。  

团队设立“南航飞起”奖学金,制定了团队研究生管理规定等系列文件,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从各方面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正是这种注重过程,注重独立研究的方法与能力,而非唯结果论的培养思路,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和氛围,在整个团队间默默地蔓延和传承,让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对科研的真正热爱。

科研学习之余,在中秋节、元旦等节日,师生们一起吃月饼、包饺子,虽然离家千里,但是大家的心里是热乎乎的。团队定期开展以“梦想益行”为主题的阳光徒步活动,与大家聊人生、聊理想、聊发展。所有师生坚持“团队为家”,真正做到了“全程不掉队”“全员受重视”“全心做科研”。出国后对团队十分怀念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黄鸣阳博士对此深表认同:“比起团队一词,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大家庭。”


以航空报国之心,

躬耕于教研与科研之田。

南航“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

薪火相传、赓续奋斗,

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航空报国、

创新育人、立德树人的路上!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