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苏天: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后发出的光

作者: 访问量:3555发布时间:2020-08-29

【人物简介】

苏天,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2017年获得“社会活动先进个人”,2018年获得“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及“三好研究生”,2019年再次获得“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申请专利1项。参与省级项目3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

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后发出的光

时光是最诚实的朋友,你努力的每一天它都知道。人们常说,越努力越幸运,想要幸运之神光顾,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苏天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后发出的光。

怀揣梦想,踏上科研之路

2015年,当他提出读博的想法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他的家人。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有机会进入大学期间所向往的工作单位。只有他心里清楚,读研以来已经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甘心,他想试一下自己是否可以达到他想要的那个高度。经过他的努力,最终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2016年夏,他怀揣着梦想来到南京,七月份的南京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炎热的夏天并没有阻止他对科研的热情,到校第一天他就找导师讨论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他认为自己天赋有限,之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研究,因此他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他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

与一起入学的博士相比,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英语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看到一起入学的同学在硕士期间就已经发表了SCI论文,这让当时读SCI论文都吃力的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自己在班级里是落后的,为了能赶上大家的步伐,他开始拼命的“奔跑”。本科期间那个爱玩的他“不见了”,博士一年级,除了参加学校安排的课程以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看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和专业书籍上。特别是他认为自己最薄弱的英文论文,他反复的读,去理解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并认真做笔记。由于硕士研究生期间从事有限元模拟方向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到实验,因此初到实验室,看到各种各样的仪器他有些无从下手。他意识到如果想尽快熟悉这些实验仪器,必须多动手做实验。因此,只要有师兄及师弟师妹们做实验他必到场,在帮助他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他也慢慢学会了各种仪器的用法。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从网上查询相关的操作方法,并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那时候忙忙碌碌的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当自己的问题能够解决的时候,他就会感觉特别的高兴。

通过一年的学习,他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经过他的努力,博士期间所学科目平均分超过了89分,同时也学会了实验室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自己终于“入门”了。他的这一年是激情澎湃的,因为他迈出了博士科研道路上的第一步。他说他是幸运的,因为有机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

风雨之后,才是彩虹

2017年获得“社会活动先进个人”,2018年获得“科研创新先进个人”以及“三好研究生”,2019年再次获得“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半年内以第一作者连续发表3篇SCI论文,国家奖学金答辩时获得最高分。苏天说自己是幸运的,但实际上大家知道这些幸运都是他经历坎坷,付出不懈的努力才得到的。身处光环中心的他所经历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含他辛苦付出的努力、挥洒的汗水以及每一个不眠的夜晚,他的每一次幸运,都是乐观积极的努力带来的结果。他还清楚的记得,在自己试验即将开始前,常常担心自己哪些方面考虑不周而导致试验失败,那段时间他经常失眠。他说那时候的他有些“痴迷”了,经常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立马跑到教研室查阅相关的资料。为了制作更精细的试验模具,他几乎跑遍了南京所有他知道的机械加工厂。在对钢筋进行开槽加工时,为了确保加工精度,每一次切割他都会到距离学校二十多公里以外的加工工厂,以确保每根钢筋的切割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加工的师傅开玩笑说“苏博,以后你都可以在我们厂当质量监督员了”。试件浇筑的时候正值夏季,当时的实验室还没有进行改造,没有空调,湿热无比。浇筑混凝土的实验室热的透不过气,不一会汗水就浸透了衣服,连续十几天,洗石子,秤砂子,装模具,拆模具,搬运试块……三百多块试验试件就是这样一点点浇筑完成的。好不容易熬过夏天,又来到冬天,在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时,每隔几天就要把试件从冻融循环机中取出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并对试件盒进行换水,那时已经是深冬,冻融箱里的水更是格外的凉,为了加快试验进程他顾不得带手套,每次做完试验手指都冻的通红。在对试件进行加载时,连续一个月,白天做试验晚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往往是数据处理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六点又要起床进行加载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完成后,又要迅速进入下一个阶段——写SCI论文。对于从来没有写过英文论文的他来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那段时间经常熬夜,他找出之前看过的英文文章以及自己做的笔记,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写。他说最初都是先用中文把论文写好,然后用英文一句句进行翻译。后来,锻炼到可以直接用英文进行SCI论文的写作。患有颈椎病的他经常因为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而头疼恶心,但他说那个时候觉得任何困难都应该去克服,必须对得起自己之前的付出。至今他仍记得有一次凌晨四点,从教研室出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偶遇一个也是从教研室出来的同学,心里感觉暖暖的,因为“在科研的道路上有很多同伴陪着我”。待论文完成投稿之后,进入了漫长的等待。这期间很多同学陆续发表了SCI论文,而自己论文迟迟不能录用,让他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2019年3月15日凌晨2点,他接到第一篇文章的录用通知,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又收到了另外两篇SCI的录用通知。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苏天经常说自己是幸运的,但我们知道这个幸运的后面是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全面发展,做更好的自己

在苏天看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不能将自己局限在书本上的学习,更应该全面的发展自己。在读博期间他参与了“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评估)工作研讨会”的准备工作,那也是他第一次参与会议的组织工作,准备材料,安排签到,安排会场,接待专家等各个环节他都认真的去学习,并用心记下每一项工作的流程。之后又参与组织“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以及“第六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建筑固废学术交流会”、协助导师准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等工作,有几次和老师一起准备材料到半夜十二点,第二天又要早早的去会场做准备,生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通过这些锻炼他逐渐由一个“小白”成为一个“老手”,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工作。他说有时候也会感觉非常的疲惫,但每当看到活动圆满结束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这些活动中,他的组织及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参会过程中也有机会与行业内的老师及学者们进行交流,开阔了眼界。在读博期间他还多次参与桥梁以及高速路收费站大棚钢结构的实际检测项目。他认为这是将书本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的机会。研究图纸、制定检测方案、准备检测工具、现场检测、编写检测报告,他都很用心的去做。他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能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每次检测工作完成,他累到趴在桌上就能睡着,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他认为这些实践的经验比书本上的东西更重要。读博期间的每个月他总会抽出一天时间,背上相机去散散心拍拍照。他说有时候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做科研必须先有一颗健康的心。他喜欢拍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为自己的科研生活添加一些色彩。他喜欢民谣,谈到民谣他开玩笑说他是一个“老民谣”了,大部分空闲的时间都会插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歌,那时候是最放松最惬意的时间,那是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他觉得他很幸运,有这么多机会去锻炼自己,还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时光。

“严厉”又“和蔼”的大哥

在师弟师妹们眼里的“天哥”是他们“严厉”又“和蔼”的大哥,说他“严厉”是因为有时会因为师弟师妹们对待试验不够认真时,他会很严厉的批评;说他“和蔼”是因为他喜欢和师弟师妹们打成一片,当师弟师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总会主动提供帮助。他对师弟师妹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比我优秀,一定不要辜负自己”。有的师弟在他的“逼迫”下提前完成了自己试验,有的提前写完了自己的论文……他说,看到师弟师妹们比我优秀,我特别的高兴。作为课题组的“大师兄”,当课题组任何人遇到困难时他都会很热心的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当师弟师妹们对试验的方法、论文的写作以及论文投稿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耐心的告知并且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每次进行实验的时候,他总会叮嘱师弟师妹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并会细心的把所需试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当师弟师妹们在生活上遇到困惑或者困难时,他也总会像大哥哥一样去跟他们谈心,帮他们疏导,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也经常会组织一些课题组的集体活动,不但加深了师兄弟姐们之间的感情,也丰富了大家的科研生活。作为课题组的财务助理,整个课题组的报销事宜都是由他来负责。每一笔账,每一张发票,每一个报销单他都能有序的整理好,三年内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当师弟师妹们对开发票以及报销存在疑问时,他也总能耐心的解答并主动带他们去办理。当被问及学习和科研工作已经很繁重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额外”的事的时候,他说,我不认为这是“额外”的事,其实当把所有的事情合理安排好了,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我们的课题组是一个大“家”,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了,我们这个大“家”才会更好。他觉得他很幸运能够在这个大“家”中成长,幸运遇到这么好的老师,这么优秀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不合格”的丈夫和儿子

苏天认为读博期间作为学生他是合格的,但作为丈夫和儿子他是不合格的。和妻子领证一年半,但却因为自己学业太忙一直没有时间举行婚礼。当被问及打算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时,他总说明年吧,毕业的时候。谈到妻子,他说觉得有些愧疚,两人在一起的前两年,一直异地,从南京到济南虽然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但他也很少回去。订婚时他回家两天,领结婚证时回家三天,都因为各种原因匆匆赶回学校。前两年的时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总和不到一个月。妻子有时开玩笑的说他果然是学土木的,“又土又木”,别人想的是送自己女朋友鲜花、衣服、香水,而他想的都是他的混凝土和钢筋。他打趣道,“我陪伴混凝土试件的时间比陪伴我老婆的时间多的多”。对于父母,他更是感觉愧疚,父母都已经年过六十,从19岁上大学起回家陪父母的时间就很少,特别是读博之后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电话爸妈都是说忙就不用回家,做好你自己的工作就好。为了让他能安心求学,家里有任何事情父母都瞒着他去处理。姐姐也经常告诉他,放心,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有我在。家人越是这样理解他,他心里越是觉得愧疚。他说谁不想有更多的时间陪着父母、陪着妻子,但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实在太关键了,这是人生中最后可以心无杂念学习的阶段,也是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为此,他放弃了很多陪伴父母和妻子的时间,只为不负自己当初的科研梦想。他说也正是因为父母、妻子和姐姐的支持才让自己达到了读博期间作为学生的合格。他说他是幸运的,有这么理解自己的父母、妻子以及姐姐在背后支持着他。

不忘初心,永不止步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注定是孤独的,充满未知的,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的向前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他说在科研的道路上迷茫过、痛苦过但从来没有想放弃过,因为他始终怀揣着自己当初的那个“科研梦”。苏天说自己明年就要毕业了,在大学校园呆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校园生活,希望自己毕业后也可以进入高校当一名老师。有人说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而他认为这才是新的开始。经历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论文、试验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自己未来的学生,希望未来可以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希望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苏天总是说自己是幸运的,我想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得到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也正是因为家人看到了他的努力才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

世上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后发出的光!

导师寄语: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在于坚毅,在于奋斗,更在于与挫折、困难作斗争!我希望你不断前行,攀登一个又一个品德、情操、知识的高峰!愿你在前行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幸福的大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土木与机场工程系教授 吴瑾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