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贾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华为杯”第十五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和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2019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和EI各一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中船重工某研究所横向项目1项。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逆风的方向 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贾浩最喜欢的一首歌,在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他都会听一听这首歌。科研没有一帆风顺,前路甚至满布荆棘,但贾浩并不畏惧,他就是这样一个敢于逆风飞翔,勇于迎接挑战,坚毅前行的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17年3月3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贾浩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时内心情绪极为复杂,只有他自己知道等待这一天到来的不易和艰辛。第一次考验的失败并没有让他轻易放弃,贾浩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二战”,他内心笃定南航将会是他人生的下一站。复试结果出来的第四天,收拾好行李,贾浩踏上了前往南京火车。看着车窗外向后飞驰的景色,他想起了过往一年中每天五点半起床洗漱时微弱的灯光,想起了图书馆前为了占座而排起长长的队伍,想起每天中午图书馆一楼郎朗的背书声,想起他刷过无数遍的李永乐全书、张宇十八讲等,那都是他曾经战斗的地方,见证了这一年的付出和含水,他暗暗许诺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科研。初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一天,走出胜太西路地铁站,天空中飘着小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行李箱,也装点了校园,他一下子被这美丽的校园吸引了目光。陈涛师兄热情地帮他拿着行李,边走便给新来的小师弟介绍学校和实验室的情况,让他倍感温暖,虽然绵绵细雨添了几分凉意,但他更多的感受到了来自实验室大家庭的关怀,让他对未来研究生的生活充满了期待。然而,美丽的校园和实验室大家庭的温暖,并不能减小科研的难度,贾浩在进入实验室之后的不久,就逐渐意识到了科研的不易。虽然在具有一些编程方面的基础,但是专业基础薄弱、英语水平不足,都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拦路虎,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实验室中是个弱者,为了不落后,他只能比别人更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在科研学习上。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一周七天,周而复始。那怕是周末,也待在实验室专心科研,他舍不得花时间去玩,因为他知道他与师兄之间还有很大距离需要去追赶,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去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熟读实验室历届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逐渐的掌握了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慢慢地也了适应实验室的节奏。但是,舒适的日子不长,陈智军导师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跟着研三的陈涛师兄一起完成中船重工某研究所横向课题的验收工作,并且负责最新一版硬件的设计和制作。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挑战,陈老师专门找到贾浩,问他是否愿意承担这项任务。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用力地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也是进一步提高的好机会,他没有理由拒绝。接收任务的第二天,他马上行动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劲头、更为努力。他每天到实验室,除了打水之外,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总结前一天的工作,规划今天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总结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另一方面,能让他在纷繁复杂的学术问题中运筹帷幄、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就这样科研一天,总结一天,提高一天,他在逐渐的进步和提高,虽然每天的科研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可他从未感觉到过累,他徜徉在知识的大海中,享受着科研带给他的欢乐。他坚信“山再高,往上爬,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每天凌晨,伴随着夜色回宿舍,贾浩走过酷暑,穿过寒冬,空旷的校园带来的不是孤独,恰是忙碌一天的满足,他知道自己这一天又是收获满满。在这一天一天努力的付出之下,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一份的小幸运,他充分利用前期大量的科研探索,在研一的第一个学期就撰写了EI论文一篇,并在第二学期以第一作者发表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同时,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室的横向课题,他所设计的PCB作为最终产品交付中船重工某所,顺利通过第三方检测以及甲方的验收,实现的性能指标远超设计要求。最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他与导师陈智军一起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科学技术将三等奖。因为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学校的认可。
保持专注,马上行动
在贾浩看来,研究生阶段是决定以后人生成就高低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阶段没有繁多的杂事干扰你,也没有来自家庭的重担分走心思,比较容易集中精力研究课题。在这个阶段,刚刚经过本科教育,具备了初步的科研素养,同时,还处在象牙塔之中,未受到物欲横流风气的侵蚀,正是创造性极强的年纪,非常容易做出重大的科研成果。贾浩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走进实验室的第一天起,他收起自己的心思,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和项目,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做一件是一件。2018年的暑假,那是贾浩面临着课题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新制作的一批标签性能测试结果与设计指标不一致,无法准确测量温度,造价逾万元的整批器件面临报废的险况。贾浩反复的重复着测量实验,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保证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从上万组数据中逐个对比,比照设计方案逐个细节仔细地校验。他表面看起来非常的镇静,内心却是万分焦急,不停地冒出问题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他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他想进全力挽救这批器件。日复一日的实验,他都与这些器件朝夕相处,他对它是有感情的。他操作仪器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内心无比急切的想解决问题。最终,在实验室环境中,贾浩尝试了各种的方法之后,他决定向系里借用恒温来进行实验,找到问题的所在。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湿气,在室外待超过一分钟身上的汗就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而贾浩所面对的是一个放有恒温箱的狭小的屋子,恒温箱工作起来,屋里的温度瞬间上升,甚至比室外的40℃左右的高温还要高出不少。二话不说,他一头扎进小屋开展实验。不一会儿,他穿的T恤就全湿透了,然而,他似乎没有注意到,仍然一丝不苟的设定恒温箱温度、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放置恒温箱的小屋,由于常年无人使用,里面老旧的一台空调无法使用,他只能在实验进行的间隙,在走道里短暂乘凉休息。在走道时,他也不闲着,脑子里分析标签的行为表现。经过长达半个月的“闭关”实验,他带着实验结果和解决方案从做实验的小屋中走出来。这半个月,他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当中,他才能集中心思,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结果,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件事情的最开始或许很不容易,但是专注的坚持下来又是另一件更难的事情,贾浩相信只要专注下来,就会获得成长。真正能登上山顶,征服山峦,欣赏大好风景的人,永远是那些专注于向上攀登、坚持不懈的人。研究生前两年的积累,使得贾浩在课题上的积累丰富,在实验和和仿真上都有所突破,可以展开SCI论文的撰写。导师陈智军亲自上阵与贾浩亲密写作,一字一句扣文章,反反复复的修改,一旦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没有任何拖延、即刻修改。在撰写论文期间,经常因为一点细节的修改和论文内容的讨论,错过午饭时间。贾浩看得出陈老师为了论文的尽早完成,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发现任何问题或者不满意的地方,马上行动起来予以解决,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从中获得了成长。科研需要拒绝拖延,马上行动。有些想法和思路,总是在脑袋中灵光乍现,需要马上做实验或仿真去验证,记录下自己的思路,可能一个伟大的突破就是一瞬间不经意的想法。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是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来自各个学校的3000余支队伍都带着各自实验室的最新、最顶尖的研究成果成果进行比拼,是一项极具含金量的比赛。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16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科技馆礼堂,贾浩和他的队友耐心地聆听主持人宣布晋级全国总结赛的名单。第一组没有他们,他略显镇静,不以为意。第二组依然没有听到他们的队名,贾浩有些急躁了,他更加认真仔细地聆听着主持人宣读的每一个名字。终于他听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MASI”,悬而未决的心终于落地,他和他的小伙伴为这个比赛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在陈老师的关心之下,光是答辩的PPT,他们在实验室已经演练过数次,每次练习,陈老师带领着整个实验室的成员听贾浩讲解PPT,提出意见和不足,然后修改,再次当着整个实验室演讲,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尽力追求每个环节的至臻完美。虽然,他们为这项比赛已经精心准备两个月有余,但是给专家现场演示的前一刻仍然出现了问题。到达现场的第一天,贾浩和他的团队成员就马不停蹄的布置演示现场,跟团队成员确认演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明天的演示不出问题。参加过多次比赛的他知道,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他们反复演练至场馆闭管才肯罢休,走出场馆,他内心暗暗祈祷明天一切顺利。时间来到现场演示的前一刻,现场专家已经开始贾浩所在小组的答辩演示,他打开设备,启动上位机,上位机显示出现了问题。突然出现的状况,令他有些懵,他不能慌张,要给队员们信心。关掉设备,他开始检查每一处硬件设备,再次开机,仍然不行,答辩专家距他们只剩两个队伍的距离。时间紧迫,也没有实验室的示波器进行测量,不能再犹豫了,他重新下载了程序,并且更换了携带的备用光纤,再次打开,终于恢复正常了。他和他的队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此时,现场答辩专家已经达到他们的前一组。努力是会得到幸运之神眷顾的,但是贾浩知道这一切的有惊无险,都源自他和团队成员之间对于比赛的专注备战,尤其是他自己对这设备无比熟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心无旁骛专注于设备的调试,分析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才是他们能够快速解决现场问题、顺利完成演示的原因。8月份的总决赛,贾浩和来自南航的其他队伍一起取得了南航在该项竞赛中历年来最好成绩。贾浩为此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他的研究不仅得到了他人认可,同时还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独立思考,不断学习
研究生阶段,相较于本科阶段,对于课题的研究更加自主、自由,并没有相对明确清晰的前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坚毅地创出一条道路。特别是在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面对开放式的赛题,刚开始他和他的队友之间毫无头绪,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面前这道从未涉及过的难题。他们根据平日里的科研习惯,首先各自查询相关资料,大量地阅读相关资料,吸收知识化为自己的理解,然后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见解。他们之间会有意见的不同,经常还会为此争论,但是贾浩乐于见到这种场面,因为他知道队友们都是经过各自独立的思考,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向着问题解决方向前进的好现象。独立的思考,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也是研究生阶段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学习是积极向上的人生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贾浩在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活中,参加过两次全国声学会议,聆听不同声学领域的前沿进展,通过学术会议,他认识到了声学领域的新进展——超材料、他了解到石墨烯应用于传感领域的新可能、他还学习水声信号处理新方法,这些都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让他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经验。另外,他还参加过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的新型验电材料研讨会,更是让他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思考自己的课题,吸收会上其他学科研究的精华。参加过的每一次学术会议,对于贾浩来说都是一次学习,不断的参加会议,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
坚持运动,重视习惯的力量
贾浩是一个跑步爱好者,但是他对于跑步的热爱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科研学习往往枯燥无味,需要长时间坐在实验室内面对显示器。长时间的久坐,使得他出现了腰疼,于是开始了跑步。每次跑完步,虽然身上满是汗水,但是腰疼却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跑步的过程,贾浩的大脑是放空的,锻炼的同时,他的大脑也得到了放松,一举两得。渐渐地,他热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不仅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日复一日的跑步过程,更是一遍又一遍地磨砺坚毅的品质,让他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为稳健和坚定。跑步成了贾浩研究生生活中的习惯,每隔两天都要去运动场上跑一跑,两年多的时间,他跑了600多公里。贾浩心中的目标是在毕业时跑到740公里,因为这正是从他家乡洛阳到南京的距离。他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因为跑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科研也一样,也要养成习惯,而且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不仅助力课题研究,更是受用一生。羽毛球也是贾浩研究生阶段十分热爱的一项运动,羽毛球本身是一项讲究协调性和敏捷性的运动。通过这项运动,除了锻炼身体,贾浩从中也提高自己在科研思维上的敏捷性,对于课题中出现的问题,思维的角度更加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方案,不拘泥与形式和传统。
导师寄语:
在两年多的科研学习生活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你的成长,你的努力付出获得了回报。你思维敏捷,刻苦钻研,敢于拼搏,乐于助人,团结集体,在打下扎实科研基础的同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希望你保持一颗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心,严于律己、厚德载物、博学慎思、知行合一,不虚度人生的每一天,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陈智军